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十月定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又称“粉红丝带月”,旨在让更多女性加强乳腺疾病预防意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929万人,其中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约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1.4%,在新确诊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
在我国,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我国当前乳腺癌患者数量已达到100多万,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42万例,死亡12万例,为众多家庭带来了沉痛打击。因此,乳腺癌的科普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1
乳腺癌是什么?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导管或小叶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现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演变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引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很多,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突变、癌变、发展和转移。
2
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1)肿块:为95%乳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肿块增大较快,早期可有活动度。
(2)皮肤改变:常见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炎性乳癌病人胸部皮肤可大片颜色变暗,呈硬结、增厚,杂以癌性斑块和溃疡呈铠甲状胸壁。
(3)乳头乳晕改变: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
(4)乳头溢液:占乳癌总数的1.3-7%。血性溢液多见,其次为浆液性、浆血性,水样等较少出现。
(5)疼痛:早期出现的为无痛性肿块。乳癌合并囊性增生病时,可有胀痛、钝痛。晚期乳癌疼痛常提示肿瘤直接侵犯神经。
(6)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
3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绝经前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高发年龄为40~54 岁。
(2)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从未生育或者生第一个孩子时年龄超过30 岁:这部分属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的人群,因身体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增高。
(3)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家族遗传或基因缺陷,母亲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4)患有乳房疾病人群:某些乳房疾病(如乳房良性肿瘤)患者风险相对普通人更高。另外,一侧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另一侧乳房发生乳腺癌风险也升高。值得一提的是,乳腺小叶增生在低龄女性中发病率相当高,但其导致乳腺癌的概率微乎其微。
(5)肥胖、长期饮酒女性:在我国,BMI界于 24.0~27.9 kg/㎡定义为超重,BMI≥ 28 kg/㎡定义为肥胖,BMI具体算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6)受到电离辐射的人群:乳房接受过量电离辐射治疗等。
4
如何预防乳腺癌?
(1)健康饮食
健康饮食可以降低乳腺癌风险。对中国女性的饮食建议如下:①每日饮食摄入≥30克的膳食纤维;②每天摄入≥400克非淀粉类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豆制品摄入;③若以淀粉类为主食,还应规律食用非淀粉类食材、水果、豆类;④限制高糖、高脂的精加工食物摄入,比如快餐、含糖饮料;⑤每周红肉(哺乳动物的肉)摄入控制在350~500克,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
(2)运动
积极的运动锻炼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体脂率。中等强度的运动包括:步行、骑自行车(慢速)、家务劳动、园艺劳动、游泳(慢速)、跳舞等;剧烈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快速)、游泳(快速)、健美操、团队运动等。建议中等强度运动150~300分钟/周或剧烈运动75~150分钟/周。专家建议应积极、尽早、坚持体育锻炼,尤其是在上午8~10时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运动锻炼,并保证每周的锻炼时长。锻炼除了能直接预防乳腺癌外,也能保持健康的形体,减少因为肥胖引起的乳腺癌风险,尤其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意义更大。
(3)避免熬夜,作息规律
熬夜不仅让人眼袋发黑、皮肤干燥、面容枯槁,更危险的是它还会增加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上夜班的时间越长,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因为人造光抑制了体内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只在黑夜产生),而褪黑激素水平降低会促进雌激素的分泌。
(4)避免长期吸烟喝酒
吸烟者要尽早戒烟,不吸烟者应减少二手烟暴露。孕妇、乳母不应饮酒,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成年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应控制在15克以内。
(5)减少射线暴露
放疗或因其他疾病导致胸部接受高水平电离辐射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对辐射更敏感。建议应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暴露,尤其应减少高危人群、低龄人群的高剂量辐射暴露和累计暴露量。
5
关于乳腺癌,有哪些知识误区?
男性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为乳晕区的肿块,早期疼痛感觉不明显,所以往往发现较晚而延误诊断,其预后比女性乳癌差。因此,男性朋友如果有相关高危因素,平时也应重视乳腺病变的早发现。
(2)喝豆浆会得乳腺癌?
豆制品内含有大豆异黄酮,这种物质属于“植物雌激素”,在化学结构及功能上与雌激素相似。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的确有引发乳腺癌、乳腺增生、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病症的危险,这也正是许多人对豆制品心存顾虑的原因。其实,大豆异黄酮的作用是双向的,是人体雌激素的“调节器”。和人体雌激素一样,大豆异黄酮也可以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只是它表现出的活性相当弱。
在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的时候,能稍微弥补雌激素的不足;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人体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从整体上反而降低了体内的雌激素作用水平。因此,正常食用豆制品不必担心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更无需担心会导致乳腺癌等病症。其实,食用豆制品不仅不会导致乳腺癌等,而且对预防乳腺癌、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和复发都有积极作用。
(3)胸小不会得乳腺癌?
这种观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女性乳房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乳腺组织,乳腺组织包括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其实,乳腺癌细胞的发展都与乳腺导管或小叶有关,这两者的数量所有女性基本相同。而乳房的大小与脂肪的基质(纤维组织)有关,而这与患乳癌的概率几乎没有关系。西方女人的胸大,主要是因为脂肪多;而亚洲女性的胸比较小,是由于天生腺体多、脂肪少,在医学上称之为“致密性乳腺”,它其实是个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6
温馨提示
最后,提醒大家,乳腺癌虽然可怕,但也不及这些误区可怕。面对这些乳腺误区,我们应该避而远之。最重要的是重视乳腺健康,定期做检查,一旦确诊乳腺癌,也应该及时采取治疗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乳房的特殊功能是人体其他器官所无法替代的,希望每位女性都了解它并科学地呵护和珍惜它。
全球首款
遵循女性月经周期
来进行定向养护的乳腺新品
该产品是在祖国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理论和中药雾化香薰原理体系的支持下,经多年科研攻关研发而成。填补了我国乳腺养护无创通调类产品的行业空白,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保护。
✔采用传统中药配方,专门针对乳腺增生、堵塞、结节等问题具有针对性效果
✔用独有的低温萃取方式将中药精华提取,无需煎服,直接通过皮肤吸收
✔具有独家透皮吸收技术,中药精华素直达筋膜层,直接参与内循环
✔自带竹纤维复合能量表层,提高局部微循环,促进乳腺组织脂肪堆积和细胞营养再生
—END
▼百合健康关爱计划
▼
️关注中国3.6亿经期女性健康
普及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初潮知识
推动中国3.6亿经期女性观念觉醒
定向援助因病致贫妇科两癌患者
我们一直在行动...